成功案例
Success cases時間:2025-06-06 瀏覽次數:104
機床是加工零件的工具,因此,零件精度水平和品質的穩定性,是評價高端精密機床最客觀、最直接的標準。JDGR400T是具有微米級精密加工能力的高端數控機床,在葉輪專業加工——渦輪分子泵葉輪實現了幫助客戶將工藝試制周期由6個月縮短至20天,首件加工一次成功,開創了復雜零件工藝試制的新模式。
工件尺寸:Φ350×286 mm 材料:7075鋁合金
加工特征:7級249個薄壁葉片,葉片最高98 mm厚2 mm
案例故事:
客戶原有的工藝方案在進行該零件加工時,需要在機床上反復試切來調整工藝保證加工效果,這個過程通常在6個月左右。隨著訂單數量的增加,客戶急需對原有方案升級改造,最終客戶選用了北京精雕的方案,在精雕CAM軟件SurfMill中采用“DT編程”技術進行工藝的開發、模擬仿真和優化,最終輸出安全的五軸加工工藝,工藝試制周期縮短至20天,且一次試樣成功,開創了復雜零件工藝試制的新模式。
精雕五軸自動化工作模式
——支持JDGR400T 穩定、高效實現微米級精度的零件加工
當下人工調機工作模式
當下,大部分數控機床的使用還高度依賴人工調機,最典型的工作就是人工定義工件坐標系原點和刀具幾何尺寸信息,其原因是:數控系統在解算加工路徑時,必須要獲得準確的工件坐標系原點和刀具尺寸等信息,操機人員要通過手工打表進行工件坐標系原點和刀具尺寸的定義,即人工需要完成的“調機工作”。
然而,由于人工執行調機工作時,調機的效率、精度均會受到調機人員個體差異性的影響,進而影響精密加工過程的順暢性和零件的加工精度。這是因為“人工調機”在面對工件基準邊界符合某種幾何規則時,人工易于操作;當工件基準邊界變化大、形態復雜、特征多時,人工就難于操作。如果工件坐標系和刀具尺寸定義不準,就直接影響數控系統解算出的加工路徑與工件特征形態的匹配度,導致加工出的幾何特征與工件基準出現偏差,則會出現加工誤差。
在微米級精度零件加工過程中,還有許多工作需要調機人員通過高水平的“人工調機”完成。如,程序安全性檢查、人工試切工作、主軸熱伸長管控、五軸機床軸心管控、刀具磨損監控、更換刀具接序管控、人工上下料、工件二次返修等。
如果這些工作完成的水平不高、耗時過長,尤其是需要通過“人工測量”獲得的“管控調整數據”不穩定,就會影響精密加工過程的順暢性和零件的加工精度,這就是精密加工需要“工匠型操機人員”的原因。
精雕五軸自動化工作模式
北京精雕充分利用精雕數控系統和精雕CAM 軟件無縫集成的優勢,創新性地將“測量系統”集成于精雕數控系統中,并在精雕CAM 軟件中實現“測量編程”功能,由此打造出北京精雕特有的“在機檢測”功能。
上述“操機人員在程序中定義調機工作、機床自動進行調機動作”,就是北京精雕特有的“精雕五軸自動化工作模式”。該模式減少了“人工調機”的難度和不確定性,讓精雕五軸高速機可按節拍、穩定連續地工作,確保精雕五軸高速機“精準高效”地實現微米級精度零件的加工。
沒有了